青岛早报:“催泪红包”爱的传递
发布时间:2016/3/8 9:59:44 / 【关闭】
来源:青岛早报 时间:2016-03-05
“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做得非常好,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互动式反应。”昨日,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在北京接受了青岛早报特派记者的专访,他认为,目前医患关系处于从紧张到缓和的转型期,而“催泪红包”的出现折射出非常和谐的医患关系,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催泪红包”所反映出的精神,那就是“爱的传递和互动。”
医患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磨合,从更高的角度讲,保护医师的权益就保护了患者的权利。试想当收入较高、执业安全有充分保障的医师工作环境出现后,医师还有什么理由不用十二分的道德和热情为患者服务? ”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重塑 ‘尊重’和 ‘信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
——张雁灵
张雁灵,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曾是一名临床医生,“非典”来袭时,他是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除此之外,他也是一位医学教育工作者,曾任第二军医大学校长。他还是一位学术型的管理者,曾任总后勤部卫生部部长。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东直门外新中街的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在这里接受了青岛早报记者的专访。采访过程中,国内医学新媒体“掌上医讯”,全程拍摄青岛早报的专访过程,并将在“掌上医讯”播放。
对话
“催泪红包”背后更使人深思
青岛早报:您对发生在青岛的“催泪红包”故事怎么看?
张雁灵:我注意到了春节过后“催泪红包”在社会上的反响和媒体上的报道,首先,我感觉“催泪红包”是非常正能量的事情,它所带来的美好与感人沁人心脾。这个“红包”表达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可,对医护人员职业的尊重,以及对医疗工作的理解。大家把这名女患者称为“最美女患者”,这个美,美在心灵,美在相互理解,美在相互尊重。
它所带来的社会效应超出了医务界,超出了医生与患者,它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互动式反应。前晚,我参加了2015年央视“寻找最美医生”颁奖活动的录制。青岛发生的“催泪红包”的暖心故事通过青岛早报连续报道,所产生的作用和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医生”的作用是完全一致的。虽然“催泪红包”没有走上中央电视台的领奖台,但实际上也在全国人民和患者心目中领到了“最美医生”的大奖。
此前,医患关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催泪红包”暖心故事发生后,特别是青岛早报以及全国媒体都对此事做了大量的报道,它的重要性就在于反映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这种真实的感情。我觉得“催泪红包”不仅仅使人催泪,背后更使人深思。春节期间,不是亲人才给红包吗?从“最美女患者”那真情实意的祝福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她确实把医护人员当成了亲人,“催泪红包”实际上也是人与人之间传统美德的再现。
每位医者都遇到过善解人意的患者
青岛早报:您在医疗战线工作多年,是否也遇到过这样善解人意的患者?
张雁灵:每一名医护人员都遇到过善解人意的患者,我也不例外。送出“催泪红包”的刘女士是众多患者中的一个代表,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真切反映了患者和医护人员最真挚的关系。患者通过这种方式感恩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又用真情反馈到患者。这件事的表象是医患之间相互尊敬、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关系,背后体现的是患者医生之间真诚的信任,这是当前医患关系中最重要的问题。通过这件事,医护人员应该去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赢得患者的信任?患者信任我们,我们也应该信任患者,这样才能把医患关系搞得更好。
一直致力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青岛早报:中国医师协会作为全国医生的行业组织,在促进医患和谐方面做了哪些事情?
张雁灵:中国医师协会设立了“中国医师奖”,这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业最高奖项,目的就是树立榜样和目标,弘扬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大医精神,号召全国的医护人员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医生。为此,中国医师协会还专门成立了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是研究中国医学人文的开展情况、推进情况和评估情况。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促进医学人文精神回归,保证医学正确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是改善医患关系,维护广大医护人员职业活动和自身权益,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在北京和重庆两地成立了医学人文基地,着力培训医学人文师资。此外,协会还创办了《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多年来,中国医师协会一直致力于医患关系的改善。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伤医势头得到遏制,医患关系正向积极的方向稳步推进。
医患和谐最终受益的是患者
青岛早报:您曾经提到过医患关系现在处于转型期,你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张雁灵:我还这么认为,目前,中国的医患关系处于从紧张到缓和的转型期,我们的医患关系一度曾经令我揪心,但是我们也有信心,改善这种关系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有医生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有患者方面的问题。大家都要行动起来,首先要让医生行动起来,不能抱怨患者,更不能要求患者去怎么做。
我们当前的医患关系正在发生改变,一些问题特别是医闹现象,通过国家法律也逐步在减少,国家医改在推进过程中,使看病难正在逐步解决。医护人员待遇逐步提高,医患关系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会得到逐步改善。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医护人员为患者疾病做出最大努力,患者应该信任医护人员,我把健康和生命交给你,信任你来为我服务。
曾经,医护人员哪怕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如今,很多医护人员为了自保,即便有99%的把握,也会对患者及家属放大1%的风险,以至于用各种检查来规避这些风险。医护人员心理压力过大,不敢探索和冒险,最终受害的还是患者。患者也应该理解医生,医生冒着风险救治。这样的和谐关系最终受益的是患者。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须共同努力
青岛早报:当下,哪些具体措施能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张雁灵:改变 “中国特色的医患关系”应该由医生、患者以及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医院来说,要提高医护人员从业门槛,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诊疗服务水平,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提高患者的就诊舒适度,逐步培养行业自律意识,塑造良好形象;从患者来说,应与医院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遇到医疗纠纷和事故,要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用科学的态度来理解医学、理解医护人员;同时,全社会也要群策群力,维护公共医疗秩序。有关部门应依法严惩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和侵害医护人员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及时消除医院安全隐患。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须全社会共同努力。当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实现医患良性互动,维护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正常医疗秩序,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的期盼。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需要媒体的支持。我们需要联合媒体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先进医护人员典型宣传、科普宣教、网络医疗服务等工作,在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搭建一座深度了解和互敬互信的桥梁。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共同参与。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上有一句话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通常在患者看来,疾病是神秘而可怕的,医生是万能的,医疗、医学、医术的局限性常常被他们所忽略,所以科学的认识、理性的治疗都需要医患双方相互配合。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除了需要从技术上、法律方面加强,更重要的是医患双方观念的改变、素质的提升、感情和信任的提升。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机制。在全社会的共同理解和支持下,在广大医护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重建和谐,重拾医护人员的光荣、尊严与骄傲,共同迎来中国医师的明媚春天。
青岛早报:请您用一句话概括“催泪红包”反映出的精神?
张雁灵:爱的传递和互动。
青岛早报特派记者 刘海龙 赵健鹏
青岛早报链接:http://www.qingdaonizao.com/2016/0305/650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