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报:医院开放日 急诊“女超人”引赞叹
发布时间:2016/3/3 14:00:54 / 【关闭】
来源:青岛早报 时间:2016-03-03
“我孩子总是腹泻,大夫说是轮状病毒引起的,我在家该怎么护理孩子?”“孩子发烧了,在家里紧急退烧后会不会影响医生的判断?”在市妇儿医院急诊科,几位妈妈把护士长宋军和护士段秀颖团团围住,抛出一个又一个就医及育儿问题。
昨日下午,在市妇儿医院开放日,青岛早报从报名读者中选邀4位年轻妈妈走进了急诊科。以往她们都是抱着孩子火急火燎地进医院,而这次她们以旁观者的身份亲身体验护士们的辛劳与不易,并通过与护士们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了彼此了解。
现场
看到患儿打针妈妈们难“淡定”
昨日下午2点半,4位年轻妈妈走进立博ladbrokes中文急诊科,她们都是这里的“常客”,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就往这里跑,不过,以参观者的身份走进医院还是第一次。年轻妈妈郭蕾对护士长宋军说:“以前我就觉得你们的工作太辛苦,护士们都很不容易。”
护士长宋军领着4位妈妈参观急诊科的工作流程,如何分诊、如何化验、如何注射、如何留观……这对几位妈妈来说其实并不陌生,但是她们心里还是有很多疑问。年轻妈妈贾伟忍不住问:“为什么有的时候十几分钟不叫一个号?”这是很多家长心中的疑问,宋军告诉妈妈们,患儿的病情不同,医生问诊的时间也不同,有些患儿需要医生做更细致的检查,就会花更多的时间。
到了注射室,妈妈们明显不“淡定”了。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正在扎头皮针,哭得满头大汗,贾伟有点不忍心看了,她转过身问护士长:“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一定要打针呢?我们做妈妈的最受不了的就是给孩子扎针了。”
护士长宋军对妈妈们的想法表示理解,她解释说:“现在很多年轻妈妈一听到要给孩子打针就特别抗拒,反而容易耽误孩子的病情。但凡能用其他方式解决的,我们大夫都不会直接给孩子打吊瓶,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大夫一定会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最有效的治疗。”
现场
年轻妈妈感慨:她们都是“女超人”
参观完急诊大厅的工作流程,年轻妈妈们更不 “淡定”了。“看到这样紧张的工作,我觉得护士们都是女超人,要是我肯定顶不下来。”郭蕾感慨地说,并嘱咐护士长宋军:“护士长,你一路讲解,坐下喝口水吧。”宋军听了莞尔一笑,“我天天这样说话,这才说了几十分钟,不算什么啊!”
能与护士长、护士们面对面交流,各位妈妈们可都是“有备而来”,一坐下话匣子就全打开了。“我想问问你们,作为护士在家里会给孩子备些什么药?”年轻的护士妈妈段秀颖立刻分享了自己的家庭小药箱。“有退烧药、普通的感冒药、阿奇霉素等消炎药,还有清开灵、肚脐贴等等。一般能在家里护理的,我都在家里简单护理,孩子生病后家长观察病情非常重要。”段秀颖说。
妈妈们听了连连点头。“我孩子第一次发烧的时候,我都吓哭了,太紧张了,手足无措。现在想想,家长首先要稳住神,及时就医。”年轻妈妈齐臻说。
在参观了医院的工作流程之后,妈妈们对护士们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看到每个护士都那么忙,有时候还要加班,她们更多的是理解,也多了些宽容。“真不容易,听护士长说她们急诊科一共40多个护士,像留观室里那么多病人,1个护士就要照看8个小时,真是太不容易了,换位思考后更多的是理解。”
年轻妈妈:贾伟
看过后真心理解了
一听说可以去急诊科跟护士们面对面交流,贾伟立刻答应下来,她打算现场“求医问诊”。
贾伟已经是两个男孩的妈妈了,大儿子3岁,小儿子也将近5个月了。家里有两个小宝宝,贾伟免不了往医院跑,说起自己的就医经历,那也是一箩筐:“我们家老大肠胃不好,经常拉肚子,有时候是半夜里,有时候是一大早7点钟就跑过来。年前老二患上了吸入性肺炎,有的医生建议要打吊瓶,我心疼他,犹豫着要不要打,后来市妇儿医院的一位专家坐诊,仔细看了之后,说可以不打针先吃药,结果吃了他的药还真的好了,我挺感谢那位专家的。”
贾伟说:“今天近距离观察医生护士马不停蹄地工作,真心理解了。患病的孩子太多,以旁观者的角度看他们,真不容易。”
年轻妈妈:郭蕾
发脾气不如看好孩子
郭蕾和贾伟一样都是两个男孩的妈妈,家有“二孩”的妈妈最头疼的就是两个孩子生病之后交叉感染,老大上幼儿园生病,结果传染给老二的经历,让她回想起来苦不堪言。
“老大2岁半得过肺炎,3岁半得过中耳炎,年前又扁桃体化脓,这3次都打过吊瓶,其余的感冒发烧就更不用提了。”郭蕾说。尽管带孩子没少跑医院,也遇到过要排很长时间队的情况,但郭蕾特别理解医院的工作。
“我有个姐姐在医院工作,我也算是个医生家属,所以我了解医护人员的不容易。有时候来了医院一看要等100来个号,有的家长就发脾气骂护士,其实护士也无能为力,这时候还不如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多观察孩子的病情。”她说。
年轻妈妈:袁嫄
让医护人员安心看病
袁嫄是8岁孩子的母亲,孩子从小体弱,三天两头地上医院看病,半夜发烧、咳嗽、鼻子出血等状况频出。“孩子生病家长肯定急,但是有些家长一急就冲医生护士吆喝,甚至动手,我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袁女士说,小孩在幼儿期很容易受各种感染而引发疾病,家长应多学习一些基本的幼儿护理知识,还可以通过一次次就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要遇到急症就慌里慌张。
袁女士还记得孩子两三岁时有一次半夜鼻子出血,还伴有呕吐,饭菜和着血一起吐出来了,“我当时用双手去接,接了满满一手,把我给吓坏了,赶紧送孩子去医院看急诊,大夫接诊后一检查,并无大碍,就是鼻腔粘膜太薄引发的出血。“大夫说很多幼儿会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慌张,慢慢地我就有经验了,后来再出血我在家就能处理了,孩子也没受到太多惊吓。”
说起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袁女士表示希望更多的患者家属能看到这组报道,不要再随便责难医护人员,让他们安安心心给病人看病。
年轻妈妈:齐臻
医患之间准确沟通很重要
说起带孩子就诊的经历,今年36岁的齐臻有不少话想说。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孩子一发烧就容易引发肺炎,为此先后三次住院,为了照顾孩子,每次她和家人都感觉心力交瘁,这种状态下,特别容易上火来气。“现在想想,这些火气主要是因为担心孩子产生的,但当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可能就会有不合适的地方。”齐臻说。
“有一次我在医院给孩子看病,一位男大夫给孩子检查完后,我说孩子对阿奇霉素过敏,他说‘那就打红霉素吧’。”齐臻说,自己来之前也上网搜索过一些信息,其中有一个网站上说,红霉素副作用相对大一些,有的已经停产,于是齐臻当场提出质疑。这名医生当时给她做了解释,并说网上的很多信息并不专业。
齐臻说,当时她觉得医生在搪塞她,后来发现网上一些点评患者不妥行为的帖子里,就有一条叫做“不信医生信网站”,才感觉自己还是应该多相信医生的话。“毕竟专业知识不对等,患者更多是猜测,做不到对症下药。”齐臻说。
听完齐女士的经历,市妇儿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宋军说,随着网络的发达,现在患儿家属中确实有不少人习惯在就医前搜索一下孩子的病症,然后在医生做出判断后,互相对比。“如果有些不一样的地方,患者家属可能就会犯嘀咕,有时还会发生矛盾。”宋军说,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做出更多的解释,但是在患者较多的情况下,会延误其他患者的治疗。“希望大家相信医生,毕竟专业知识上,医生和患者差距比较大。”宋军说,作为医护一方,也应该尽量做出明确的解释。
妈妈提问摘录
贾伟提问:孩子拉肚子很常见,要不要立刻上医院化验、检查呢?
护士长宋军:首先,家长可以带孩子的大便到医院化验一下,确定孩子拉肚子是什么病因,找到治疗的方向。其次,家长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拉肚子的孩子最怕脱水,要及时补充淡盐水。第三,要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进食情况,有没有出现眼眶凹陷等等,如果一旦出现精神萎靡的情况,要立刻就医。要提醒妈妈们的是,如果孩子拉肚子严重,不要一味地给孩子用强力止泻药。
郭蕾提问:孩子发烧了,在家里紧急退烧后会不会影响医生的判断?
护士段秀颖:我经常在分诊台值班,遇到很多孩子是夜里发烧抱到医院里来的,前面还有百十个病人在等着,有的孩子烧得小脸通红,家长却不同意给孩子吃退热药。如果孩子发烧不到38.5℃,家长不用给孩子用退热药,但是如果烧得温度很高了,家长却一味让孩子烧下去,这样很危险,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因此,在孩子高烧38.5℃以上时,要先给孩子吃上退热药,家长注意观察,医生询问病史的时候不要太夸大,否则会影响医生的判断。
如何护理患儿 听听护士怎么说
在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因为常年累月的护理工作,再加上专业素养的培训,护士们都摸索出不少实用的护理经验。而日常工作中,她们也时常会纠正年轻家长们的错误理念及行为。
科学就诊很重要
护士李冰尽管工作时间不长,但由于在输液室做巡班,她接触到的患儿家属最多,正因为如此,她看到的错误育儿方式也最多。她看到,明明孩子都已经烧得小脸红扑扑的,但是家长就是不给孩子脱衣服,怕着凉了。如果孩子手脚冰凉冰凉的,那是孩子处于寒战期,可以多穿点,等手脚暖和过来了,可以少穿点,可家长常常反着做。
李冰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一个刚出生两个多月的小宝宝发烧了,他妈妈带他来就诊,输液时可能是宝宝饿了,这位妈妈竟然先给孩子喂了一片饼干,然后再喂水,小宝宝被呛得直哭,小脸憋得通红。“听到孩子哭声后,我赶紧跑出去一看,才知道孩子被饼干呛着了。”李冰说,她当时告诉这位妈妈应该先把饼干放在水里泡一泡,融化后用奶瓶喂给孩子,否则食物很容易进气管里,如果卡住了,后果不堪设想。
李冰说,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还小,尽量不要用药或者打针。李冰为此常常耐心地提醒这些妈妈,要科学对待病症,婴幼儿的用药量、针剂量都是有严格控制的,医生会从专业角度按量使用,请家长信任医生。
通过专业网站学护理
王凤翠是位工作了8年的老护士,还是一个2岁孩子的妈妈。“因为自己当了妈妈,所以现在特别能理解孩子生病时家长的感受,她们着急上火的心情我感同身受。”
王凤翠感受最深的是现在年轻妈妈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也很爱上网学习护理知识。“昨天在急救室,还有妈妈不停地上网搜资料,但是有些网上的经验、资料并不适用自己孩子的病症。有些家长用网上的观点质疑我们医生专业的判断,这是不理智的。”王凤翠建议家长们如果要上网学习护理知识,一定要仔细挑选、辨别专业的医学网站。
护士段秀颖也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现在家里的孩子已经3岁4个月了,关于养育孩子,她也有很多话想跟妈妈们分享。
首先,她建议妈妈们要学会预防疾病,比如注意手的卫生,这个细节非常重要,离开公共场所后要给孩子洗手;另外,还要让孩子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运动,养成吃饭不挑食的好习惯。段秀颖说,孩子小时候她领孩子去做过推拿,在看了对方基本手法之后,她回家在网上淘了一本推拿书籍,按照上面基本的手法自学了一下,后来孩子生病还真派上了用场。“从我的经验来看,这些推拿手法对控制病情挺有帮助,所以,我也建议妈妈们自学一点推拿。”
青岛早报记者 景虹 孙静芳 樊蓉
青岛早报链接:http://www.qingdaonizao.com/2016/0303/649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