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早报:你我多做一点温暖融化人心
发布时间:2016/2/29 13:31:22 / 【关闭】
来源:青岛早报 时间:2016-02-29
“最美女患者”肯定没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之举会引发如此大范围的关注与讨论,如今,随着青岛“催泪红包”连续报道的推进,网络点击阅读量累计已突破千万人次。岛城多位学者、专家认为,“催泪红包”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爱心之举,它将引发“蝴蝶效应”,在全社会形成“我为你 你为他 每人多做一点点”的风气,从而成为一个城市的品牌。就像“微尘”一样,从一个人变成一个群体,从一个群体成为一个公益品牌,以它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许晨 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将“催泪红包”精神延伸开来
许晨是青岛市政协委员,在今年市两会召开期间,他就通过青岛早报知道了“最美女患者”给急诊科医护人员留下10个特殊红包一事,他为患者竖大拇指,为医护人员点赞。他指出,当前不少地方出现患者打人事件,仅仅一句话不合或一个小细节处理得不到位就将医护人员打伤,实在让人寒心。而我市出现的“催泪红包”爱心故事正好与之相反,是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满的爱,红包里包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女患者一颗火热的心,这10个红包、10句感谢的话,跨越了医者与患者之间的屏障,将医者与患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多年前的“微尘”事件,许晨仍记忆犹新。“催泪红包”爱心故事同样是撼动人心之举,他建议将这份特殊的“催泪红包”精神延伸开来。他认为,相互理解与尊重其实不光是医患之间所需要的,很多行业都需要,尤其是服务行业。“催泪红包”精神渗透到更多的行业领域,形成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社会风气,才能创造更和谐的社会。
有感而发,许晨还自编了一首顺口溜:“催泪红包传四方,医患关系谱新章。美丽青岛人更美,风清气正奔小康。”
林风谦 2010年度感动青岛十佳人物、青岛市志愿者服务协会副秘书长
撬动整个社会的理解与信任
“我们喊了很多年的 ‘理解万岁’,但更多时候人们还是停留在自我,没有真正地换位思考。‘催泪红包’展现的正是当今社会人与人的理解。”林风谦说,“医患关系”应该是最亲密的关系,因为“医”和“患”不仅有着“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共同目标,只有医患双方共同配合,积极治疗,才能求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实际上,‘医患关系’紧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紧缺所引发的,并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问题,应当理性、客观地来分析。”林风谦认为,社会真的需要“催泪红包”,更需要青岛早报这样有担当的媒体来大力挖掘 “催泪红包”背后的故事,给人们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你的家人是怀孕仍坚持在岗位的急诊科护士,如果你的家人是那些轻伤不下火线的白衣天使,你就会发现他们有多么不容易。感谢青岛早报记者能深入挖掘到这么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林风谦表示,希望能借助“催泪红包”这件小事作为一个支点,撬动整个社会人与人之间更加理解、更加信任,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刘元静 全国劳模、青岛二中教师
正能量的传播不需要号召
刘元静通过青岛早报以及早报官方微博、微信关注到了发生在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的“催泪红包”故事,短短几天,青岛早报“催泪红包”报道转发阅读量已过千万人次。“正能量的传播,不需要号召,大家就自发地口耳相传了。”刘元静说。
“每个人都有就医的经历,即便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和细心呵护,我们也很难做出这样的暖心之举。”刘元静说,“最美女患者”的举动着实感动了她,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青岛人,随着青岛早报通过报纸、微博、微信等多角度、多媒体的集中传播,必将感动更多的国人。
不过她也指出,之所以会出现医患矛盾与“名医”太少有很大关系。刘元静说,希望医疗主管部门能把精力放在均衡医疗资源和培养且留住人才方面,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发生在市妇女儿童医院的这一“催泪红包”爱心故事是个很好的引子,让全社会聚焦在医患关系上,从而推动医患关系走向更为和谐的一步,这就是“催泪红包”爱心之举最大的意义。
王玉玲 青岛市护理学会理事长
多做一点点 温暖融化人心
“这段时间,我非常关注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给医患之间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沟通平台。医患间类似的暖心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但没有哪件事能像‘催泪红包’一样引起这么广泛的社会共鸣。”王玉玲说,医患之间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和信任,其中,医护人员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应该主动,“打铁还需自身硬”,医护人员要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还要注重细节和人性化服务。最终的落脚点要在患者及家属的体验上,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这样才能感动他们,赢得理解和尊重。
“医者仁心,医护人员初心都是好的,在医护人员心中,信任和尊重是他们最需要的。”王玉玲说,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也是给广大医护人员正向的激励,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王玉玲认为,“催泪红包”所传达的正是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社会风气。“‘我为你,你为他,多做一点点’。我想这就是‘催泪红包’的核心内涵。”王玉玲表示,一个点头、一次微笑、一声问候,用不了两三秒钟,就能融化所有人的心,让社会更加温暖。
崔凤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催泪红包”内核是“尊重与平等”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崔凤是我国社会学领域的专家,说起医患之间的关系,他指出,其实医疗行业是个服务行业,所以医护人员应坚守本分,尽职尽责,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服务。而作为患者,应尊重对方的付出,而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去责难医护人员。“双方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医院从制度或规定上约束医护人员不能收红包,患者也不要给医生送红包。医患双方是平等的。”崔凤说,在他看来,“催泪红包”这一爱心之举的精神内核应该是“尊重与平等”。
除了上述原因外,引发医患冲突的其实并非医护人员或患者的问题,而应该从深层次去找原因。优质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致使出现结构性矛盾,以及医患信息不对称,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去医院就诊时看到,不少的病患是从周边农村送过来的,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他们为什么要一路颠簸过来?就是因为农村及偏远地区缺乏好医院、好医生。”崔凤说。
“催泪红包”里升华的城市精神
10个小小的红包,579个字的祝福话语,没有字斟句酌的润色,也没有华丽绝妙的修辞,却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持续感动并温暖着这座城市以及全国读者善良的心。公交车上、办公桌前、茶余饭后、会议间歇,每一篇报道都能够催生无数感动的泪,泪水滑过的脸庞,也总会焕发出欣慰的笑容。缘何?因为“催泪红包”唤起了这座城市里每一个人共同的守望——
曾经,我们为前海救人的葛路英雄群体流下过这样的泪。那舍生忘死纵身一跃的瞬间,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便融进了城市的血脉里,于是从你我他中走出来的市民模范层出不穷,因为同享红瓦绿树的我们感同身受。
曾经,我们为援京献血的市民团体流下过这样的泪。在非典肆虐的关键时刻,那每一毫升凝聚着青岛人博爱精神的鲜血,浓缩的不正是大爱无疆、守望相助的城市追求!于是献血车前排起的长队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亮丽风景,因为共有碧海蓝天的我们感同身受。
曾经,我们为寻找微尘的每一个细节流下过这样的泪。结果,一个“微尘”没找到,众多“微尘”涌现出来。千万个“微尘”活跃在这座城市,践行爱心传统,上演爱心接力:大街上,“红飘带”出租车如同一张张流动的城市名片,演绎一个个扶危济困、拾金不昧的美德故事;爱心义卖的孩子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拳拳爱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以“微尘”之名传承下去……慈善在这座城市,业已成为和谐文明的城市精神,成为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爱心符号。因为,发生在这座城市里每一个动人的故事,都让我们感同身受。
今天,我们再度为“催泪红包”流下感动的泪。不只为那一句句质朴却感人至深的祝福话语,也不只为追寻红包主人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平实却催人泪下的真情故事,更为了这小小红包里闪耀的医患关系间那份包容,那种发自内心的互相理解与尊重。这份包容,不正是和谐文明的城市精神再度升华;这种理解与尊重,不正是友善博爱的城市信念里,你我共同的企盼与守望?!
彰显城市大爱需要您来凝练
2004年最后一天,一男一女两名中年人急匆匆走进市红十字会,掏出5万元现金,帮朋友向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他们只留下了“微尘”两字,就匆匆离去。“微尘”以其自身的爱心行动唤醒了众人的爱心,然后就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的感召,才使公益精神得到最生动的体现,进而衍化为一种社会行为,深深地融入到我们的城市精神中。
如今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已持续发酵,点击阅读量已破千万人次,它再一次彰显了这座城市的大爱,那么该如何挖掘这一爱心之举背后的精神内核呢?如何去将之传播开,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向善向真?也许可以总结凝练成一个词,或一句短语,或者立一扇特殊的红包墙?请市民朋友们共同参与此活动,让爱永流传。如果您有好的想法或创意,请发送短信至手机号码18661788505,还可以关注青岛早报微信公众号(qdzaobao)、微博,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青岛早报链接:http://epaper.qingdao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