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ladbrokes中文
青岛早报:急诊室是战场轻伤不碍我上场

发布时间:2016/2/26 8:42:37  /  【关闭



来源:青岛早报   时间:2016-2-25

这里不是战场,却堪比战场,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了挽救急症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必须和时间赛跑、与死神过招。一场紧张的抢救后,才发现时间已经过去了几个小时,此时她们的腿麻了、腰酸了、衣服也被汗水浸透。每一个患者可能不会想到,刚刚给他提供帮助的医护人员,也有这样、那样的病痛,却未曾因为自己身体的不适,放弃对患者健康的追求,就像在战场上坚持的战士一般,只为迎接那胜利的一刻。

市妇女儿童医院急诊科里,就有这样一些轻伤不下火线的“战士”。从事护理工作20年的邱庆琢,腰椎间盘突出症严重,前年起只得在腰部绑上四五斤重的钢板护腰支撑,成了同事口中的“钢板超人”;24岁的护士刘晓婷,年前意外被暖水袋烫伤,不好意思请假坚持上班,最后导致伤口感染;90后护士石薇煜,骨折的鼻梁刚做完手术粘合就开始了大夜班,鼻梁上还留下了伤疤。

腰绑钢板两年没时间手术

不坐了,站着更舒服,否则腰受不了。”前天,记者在急诊科采访38岁的护士邱庆琢时,提醒她可以坐下稍微休息一下,没想到邱庆琢说出这么一句话,揭开了“钢板超人”背后的故事。

科里太忙狠不下心做手术

在记者的劝说下,邱庆琢把自己后背的衣服掀起了一个角,露出醒目的护腰钢板,几乎占去了大半个腰背部,让人看了一惊。邱庆琢在医院工作20年了,先后在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等科室轮过岗,这些地方危重、急症病号多,护理技术提升的同时,工作紧张性、严重性要求她不能出一点差错。抢救病人,就是分秒必争的过程,忙完后错过饭点是最平常的事。日积月累,腰酸背痛的情况在邱庆琢身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到了前年7月,小毛病积累成大问题,腰部的疼痛最终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那天站起来要去送药,腰突然一阵剧痛,然后就动不了了。”邱庆琢说,同事们都过来想要扶她,但腰部的剧痛让大家谁都帮不上忙,她就在原地这样煎熬了10多分钟,才一点点起身。同事将她送到治疗骨伤的医院,CT检查后,邱庆琢的腰在一个点位就有两处严重的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手术治疗。

“我对象、我妈,当时都让我抓紧手术,可当时科里太忙了,我狠不下这个心。”邱庆琢说,每年七八月份是各类突发疾病高发期,科里患者数量巨大,护士人手紧缺,她要是请假很多人就要加班,为此全家开了多次家庭会议,最后大家没拗过她。邱庆琢选择了最保守治疗方法——腰部牵引并用钢板固定。她在家休息了10天后就决定回科里上班。得知女儿这么快要上班,邱庆琢妈妈当时就流下眼泪。

为多休息会儿自己带饭

邱庆琢每天在腰部绑着大约四五斤重的钢板,在药品室、注射室、输液大厅来回转上几圈后,腰上的大块头成了身体的一部分,但疼痛却提醒她,腰是存在问题的。“身上背块钢板,坐久了难受,站久了也不行,这个病就是这么折磨人。”邱庆琢说。

到了中午,护士们轮流去食堂吃饭。12时15分,这是邱庆琢吃饭的时间,她从包里拿出自己带的饭菜,放到微波炉里加热,简单吃上几口,就到休息室里把护腰钢板松开,径直在床上躺下了。“自己带饭,能省出时间休息,放松放松自己的腰,哪怕就10分钟。”邱庆琢说,她们每个人有大约30分钟休息时间,如果下楼到食堂吃饭,加上排队、领饭,至少也要20分钟,有时30分钟就全用在吃饭这一件事上,而自己带饭吃最多只需15分钟,就可以让自己的腰躺下休息15分钟,支撑她坚持下午的工作。

午休过后,邱庆琢再次戴上钢板护腰,戴好口罩,整理好护士服、护士帽,没人会注意到,这是个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就是这样一个患者,要为急救大厅里上百名小患者提供注射、输液服务。

下班后要躺一会儿再走

下午4时,到了邱庆琢下班的时间,看着同事们离开急诊大厅,她先要在休息室里躺上一二十分钟,然后站起来活动一下腰才会离开。每次摘下钢板护腰,被勒了许久的腹部才感觉轻松起来。冬天还好,到了夏天,整个腹部都是汗,而护腰被汗浸湿后,腰带慢慢失去弹性,近两年时间,她已经更换了4条这样的钢板护腰。

每天乘坐216路公交回到位于李村的家,邱庆琢会重新戴上另外一个小一些的钢板护腰。“医院里忙,就得用加大加厚的,不然怕支撑不下来。”邱庆琢说,除了腰部难受外,邱庆琢还有心脏供血不足和眩晕症,为此她每晚睡前都要服药,但如果要上班,邱庆琢就等到下班后才吃,因为这些药物容易引发嗜睡,她担心给工作带来影响。

亏欠家人太多常落泪

昨日,记者再次联系邱庆琢,她正带着母亲去医院看病,她母亲固定在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三,找固定的大夫检查,所以这个月为了能陪母亲看病,她只能和同事调休,为此她除夕、初一、初二连着上了三天的班。尽管如此,她仍觉得亏欠母亲。

12年前,邱庆琢的父亲因病去世。“当时我还年轻,每天忙得团团转,虽然是独生女,但父亲的病我基本顾不上。”邱庆琢认为,要是自己对父亲的照顾能再细一些,他就不会走得那么快,每每想到这些,邱庆琢都忍不住掉眼泪。父亲过世后,她尽可能抽时间陪母亲,为了不让母亲太累,还把年幼的儿子送到托管班。

说起亏欠,她还觉得自己委屈了儿子。从上幼儿园起,她就把儿子托管,晚上下班后再去接。因为她和爱人都是医护人员,都没有双休日,孩子周末也在幼儿园。儿子上了小学,每天午饭、晚饭都在他姥姥家吃,如今孩子已经13岁了,从初一就独自坐公交上下学。

患者一句感谢我就心满意足

无私的奉献换来患者的一句“感谢”,我就心满意足。2014年,因为一个小小的举动,在我工作的第16个年头,第一次收到了一封患者写来的感谢信。

我记得当时是一对夫妻带着宝宝来看病,孩子抽风惊厥。在给孩子治疗护理过程中,我给这对夫妻说了说婴儿抽风惊厥应该注意的事项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份内的工作,没想到这对夫妻回去后给我写了一封感谢信,而且交给了医院领导,说我讲的东西特别有用,孩子很快就康复了。医院收到感谢信后在全院通报表扬了我。

原来我一个小小的举动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如此大的影响,反过来看,这封不长的感谢信对我的鼓舞也特别大,让我认识到急诊工作的价值所在,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感谢那对年轻的夫妻,也感谢除夕给我们送上特殊红包的“最美女患者”。其实,医患不是对立的双方,而是一家人,你尊重我,我感谢你,大家一起相亲相爱。

 

为了患者健康她们从未因自己身体小伤小痛请假离岗

采访中,市妇儿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多次提到同事刘晓婷“轻伤不下火线”的事,让记者颇为惊讶。“刘晓婷腿被烫伤了,一直坚持上班,直到最后伤口感染了,才不得不请假回家。”护士长宋军说。

谁都不愿给同事添麻烦

昨日下午,记者根据急诊医护人员提供的地址,来到市北区广饶路一座居民楼,见到了正在家养伤的刘晓婷。“我的伤没什么,只是因为我一个人请假,科室里至少有5个原本可以休息的姐妹要顶上来,放弃了休息,是我对不起她们。”独自在家的刘晓婷走起路来仍然一瘸一拐,她首先表达了对同事们的歉意。

24岁的刘晓婷毕业后就到了市妇儿医院急诊科,到现在已经4年了。“此前从没因为生病向护士长请过假,朋友都说我们是铁打的。”刘晓婷说,其实,里面的难处只有她们自己知道。“谁也不愿意给同事们添麻烦,我们这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倒下了,其他的人就得顶上。”刘晓婷回忆,她之前有一次上大夜班,因为喉炎引起高烧,本来寻思跟护士长请假,但是当时考虑到一个组8个护士,3个人都发烧了,真不忍心让其他姐妹来替班,就这样一直坚持下来,一晚上给患者打了80多个吊瓶,还帮着医生抢救急症患者。

伤口溃烂无奈只好请假

2月4日那天上午,刘晓婷下夜班后,乘坐公交车回家。到家后,灌上暖水袋夹在两腿之间倒头就睡。“可能是因为忙活了一夜太累了,我睡得很沉,第二天起来穿衣服的时候才发现,左腿上起了一个大水泡,右腿也被烫伤了,但并不是很严重。我当时没当回事,之前睡觉也有被烫伤的经历。”第二天,刘晓婷和往常一样正常上班,用消过毒的针头将水泡抽瘪,然后到皮肤科买了个烧伤膏,抹了抹,用纱布缠上,接着干活。

“我平时负责巡护工作,就是要来回走动看有没有鼓针,有没有漏液,经常看到有些陪护的家长睡着了,我们就轻轻地拍醒他们,提醒给孩子换药。”刘晓婷说,直到2月20日当天的大夜班,伤口疼得非常厉害,她走起路来也一瘸一拐,同事们都劝她再去皮肤科看一下医生。

第二天上午下班后,在医院皮肤科,刘晓婷揭开缠在腿上的纱布,发现左腿的烫伤已经溃烂。“不是让你多休息少活动吗?不能再拖了,赶紧回家休息。”在皮肤科医护人员再三嘱咐下,刘晓婷只好向护士长请假。“抓紧休息养伤吧,剩下的活交给我们了,你就放心吧。”同事们的鼓励让刘晓婷非常感动。

痛苦独自忍受笑容留在人前

我一毕业就分到了咱医院的急诊科,同事们给我的印象一直是努力、乐观、团结、温暖。我很幸运,一毕业就遇到了这么好的团队、这么好的领导。同时,急诊科的工作繁忙和高强度的工作也是极具挑战的。我们中,有很多人下了班,在休息之余谈论最多的就是养生,因为不敢生病。

经常听到有患儿家长这样问:“你们怎么好像都不生病?”

世界上哪有人不生病?只是急诊科的妹子们意志力强悍。发烧、感冒、肚子痛甚至怀孕,几乎没有不能忍的。急诊的工作,任何一个岗位都不是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一环扣一环,就像一条长龙,缺了任何一环都不能运转。这也就是我们不敢生病的原因之一。上班的时候全神投入,下班的时候“奄奄一息”,是急诊科常常会发生的事情。痛苦的那一面,我们独自忍受,只把笑容留在人前。

所以,这一次因为我腿烫伤感染,在家休息,感到十分的愧疚和无可奈何。下了夜班的我又困又冷,睡醒后才发现腿部的大片烫伤。一直想着要坚持,不能连累其他休息的姐妹们。可是16天过去了,腿部感染了,无奈之下只有请假。我对替我加班工作的姐妹们感到抱歉,原本是想再坚持一下的,可如今我“倒下”了,就势必导致原本可以休息的姐妹们要替我上班,甚至还有孕妇姐妹要替我上大夜班。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因此抱怨,还纷纷打电话关心我,真的很感谢大家,谢谢伟伟姐、小谭、莎莎、老杨、小段和豆豆。有些感谢的话平日里当面说不出口,总觉得有些见外。这两天,我虽然在家里养伤,但也一直关注青岛早报的连续报道,看到记者们付出辛勤的劳动,将我们的日常工作展现在公众面前,几次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今天借青岛早报,我想大声对急诊科的姐妹们说,谢谢你们对我的体谅和爱护,谢谢大家!

鼻梁骨折坚持上完大夜班

1991年出生的石薇煜,从小就有个当白衣天使的梦想。别的孩子到医院看病,见到打针的护士都害怕,只有石薇煜觉得护士漂亮而亲切。石薇煜长大后,不但自己报考了卫校,到急诊科当了护士,她20岁的妹妹也成了一名助产士。“当你干的是自己梦想中的工作时,你就不会觉得辛苦了。”石薇煜说,她的家在胶州,为了方便上班,她在医院附近跟同事合租了一间房子。去年3月的一个晚上,石薇煜上大夜班,晚上8点出门,当天邻居搬家,在楼道门口堆了一些旧家具,石薇煜不小心被一截木头绊倒了,鼻梁撞在桌子角上,当即鲜血直流。石薇煜的脚也崴了,她一瘸一拐地拦下一辆出租车,用纸巾捂着流血的伤口,到附近的医院治疗。

不忍心请假坚持上班

“医生诊断我鼻梁骨折了,伤口很深,至少要缝4针,还要留院观察。”石薇煜担心缝针会留疤,求医生做手术,用胶把裂开的伤口粘了起来,外面包上一块胶布,她一瘸一拐地继续去上大夜班。到了急诊休息室,石薇煜大哭了一场,但到了接班时间,她擦干眼泪,继续去给病人打针,直到第二天上午,护士长才知道她受伤了。石薇煜说,幸好当天她负责给病人打针,不用来回走动,否则崴伤的脚根本支撑不下来。事发时已经快半夜了,她要是把受伤这事告诉护士长,护士长就得把其他同事从被窝里拽来给她顶班。同事家里都有老人和孩子,石薇煜觉得不忍心,只要自己能坚持,就把大夜班上完再休息。

“按照无菌操作要求,我上班必须戴口罩,给病人打针时为了看清血管,必须戴眼镜,口罩和眼镜上下来回蹭,鼻梁上刚粘好的伤口又开了。”下班后,石薇煜自己拿胶又重新粘了一遍,后来伤口反复开了几次,3个多月后才彻底愈合,到现在她的鼻梁上还能看到一道疤痕。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孙静芳 刘海龙 黄飞 樊蓉

青岛早报链接:http://epaper.qingdao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