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ladbrokes中文
ICU床位扩充近3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尽全力保障重症患者救治

发布时间:2023/1/12 20:10:30  /  【关闭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誓言,是使命,更是行动。连日来,在医疗救治一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青岛妇儿医院城阳院区)ICU(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持续高强度工作,奋战在重症抢救一线,全力以赴保障重症患者的就医需求。

全力以赴保障重症患者救治

近段时间,收入ICU的患者基本都是从急诊、各病房转入的重症肺炎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酮症、严重血管疾病等多种基础病的老人,平均年龄在78岁左右,最高年龄95岁。1月初,患者人数一度高达核定床位的近3倍。

为全面落实对危重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医院未雨绸缪,强化前瞻预判,做了大量前期准备。从2022年10月初开始,提前从各个科室抽调骨干医师,成立重症可转化医师储备梯队,制定培训计划,共参与各级培训二十余期,其中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授课12期。

11.jpg

医院坚持全院一盘棋,打破“专病专科专治”传统模式,重症患者优先安排、医疗设备优先使用、医护人员优先调配,最大限度扩容医疗救治资源,全力救治重症患者。关键时刻,全体医护人员顶得上、靠得住,咬着牙坚持打好这场硬仗。

“国家队”第一方阵常态化助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安友仲教授带领的专家组刚下飞机,马不停蹄赶往青岛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查房、教学。

22.jpg

安友仲教授曾是北大医学援鄂医疗队专家组组长。2020年初新冠病毒暴发时,他临危受命,掌舵武汉危重新冠救治。三年来,积累了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的丰富经验。

33.jpg

在ICU病房,他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管护师张洋认真查看每一位患者,给予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与护理建议。晚上,他们参与新冠病毒感染疑难危重病例讨论会,分享了大量简明扼要、直击痛点、临床可操作的优化建议。

像这样高质量的培训与指导还有很多,例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吕姗教授也在第十二期重症医学专题培训中,以《ICU有创机械通气规范化诊疗》为题进行了培训,为ICU的救治工作注入了“国家力量”。

ICU用责任诠释担当

ICU收治了全院最危重的患者,他们病情危重、变化快、治疗多,需要随时观察各项指标,第一时间做出处理。正因如此,ICU有相比其他科室更多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手段,自身带有“战斗属性”和“忙碌属性”。

有的医生原本有腰椎间盘突出,常常需要吃布洛芬止痛,当时连着发烧4天,最高39.7℃,但为了早日返岗参与重症抢救,一天吃三回退烧药,有的护士“中招”后到现在还没好利索,3个星期了还在咳嗽,但始终坚持在最前线,从未耽误一天工作;

多数患者需要俯卧位通气辅助治疗,需要几人一组协助患者完成,一套流程下来小半小时,忙完大家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为了防止患者皮肤长期受压形成损伤,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更换体位,高峰期几乎刚忙完一圈就要从头开始再来一轮;

44.jpg

原本配药桌使用半层就够了,最忙的时候药物满满摆了2层;

ICU医生刘翠香原本下午5点下班,但她忙着患者出入院、治疗、写病历等,加班到凌晨才回家,这也是所有医生的工作状态;

“大家都一样,身体已经到了极限,但同时又都觉得这是自己应该做的。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竭尽全力顶上。”刘海华说,绝大部分医护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所有人都是带病坚持,繁重的工作延长了大家的身体康复时间。

虽然忙碌,但看着患者逐渐上升的氧饱和度和其他各项指标转好,大家觉得辛苦和付出都值得了。

身经百战的ICU医护人员常说,每救回一个患者,尽管疲惫,也是欣慰的,这既是医者的责任,也是医者的使命。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ICU始终保持正常运转,逐步进入相对平稳的平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