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患肠梗阻,6天没排气排便
发布时间:2017/3/30 13:54:24 / 【关闭】
转自《城市信报》:
近日,有位产妇从妇儿医院出院了,要说起她的治病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先是怀孕33周时检查出肠梗阻,只能保守治疗暂时解除病痛,幸运的是,顺利产下一名女婴;不料产后一月旧病复发,再次入院检查揪出了肠梗阻致病元凶——发病率1:5000的先天性巨结肠。最终,经过普外科的手术治疗解除了疾病困扰。
急死人了,偏偏怀孕期间得了肠梗阻
2016年9月13日傍晚,一位50多岁的妇女独自推着怀孕的女儿边哭边冲进了妇儿医院综合普外科病房。孙国臻主任亲自接诊了患者,了解到患者高女士已腹痛、腹胀一个多月,停止排气、排便6天,而且近一周没吃饭了。
当时,这位怀孕33周、但看起来很瘦弱的孕妈妈肚子已经像一个大皮球,说话、呼吸都费劲。孙国臻主任迅速了解并分析病情,生怕耽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根据患者描述的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医生首先诊断为妊娠期急性肠梗阻,再结合各项检查指标,结果出乎意料:由于长期的呕吐、不进食,加上大便中毒素不能排出,患者消瘦、中度脱水、电解质紊乱、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子痫前期、先兆早产,胎儿体重偏小,孕妇和胎儿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好幸运,保守治疗后顺利生下宝宝
接下来,孙主任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立即给予患者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保胎治疗等,经过一整夜的努力,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趋向平稳。
大家都知道,怀孕期间 ,不适合做CT等放射性检查,但是,不做检查就无法明确肠梗阻病因。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留给孙主任的是更大的难题 。一方面,手术治疗可以迅速解除孕妇的症状,但是胎儿死亡率较高,孕妇生活质量也会下降,还需面临二次手术的风险;另一方面,保守治疗的风险也是有的,万一肠道坏死孕妇的死亡率将大幅度升高……
难题就摆在面前,又不得不去处理,反复思考过后,孙主任决定赌一把!先保守治疗,胃肠减压、温肥皂水灌肠。灌肠后,大量的粪便硬块排出,肚皮一点一点平了,患者的精神一点一点好了。就这样,经过多次灌肠和补液、营养支持治疗,患者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胎儿也一切平稳。治疗一个月后,该孕妇顺产下一名健康女婴。皆大欢喜。
产后又犯病,这次揪出致病元凶
原以为一切苦难都已经过去,日子恢复了平静。不料,在产后的一个月里,高女士腹痛腹胀再次发作!CT检查发现肠腔明显扩张,最粗处直径约10.5cm。经碘油灌肠造影检查,横结肠、升结肠及回盲部明显扩张,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这次,患者反复肠梗阻终于找到了真凶!那么,手术方式该如何选择呢?孙主任带领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决定保留10~15cm升结肠,行结肠次全切除+肠管吻合术。患者术后恢复好 ,大便成形,排便通畅,于近日顺利出院。
孙主任介绍说,先天性巨结肠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发病率1:5000。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是由于外胚层神经嵴细胞迁移发育过程停顿,使远端肠道肠壁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缺如,导致肠管持续痉挛,造成功能性肠梗阻,其近端结肠继发扩大。所以,先天性巨结肠的原病变不在扩张与肥厚的肠段,而在远端狭窄肠段。无神经节细胞肠段长短不一,因而先天性巨结肠有长段型和短段型之分。
先天性巨结肠多在新生儿期发病,小肠结肠炎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人发病多表现为顽固性便秘、腹胀、全身营养不良,多需灌肠或其他方法帮助排便。钡灌肠发现肠道扩张段、移行段、狭窄段可协助诊断。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后,手术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手术要求切除缺乏神经节细胞的肠段和明显扩张肥厚、神经节细胞变性的近端结肠,解除功能性肠梗阻。对诊断不明确者可先行灌肠治疗、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
城市信报记者 王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