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知道这些足矣
发布时间:2018/9/6 8:54:29 / 浏览量: / 【关闭】
???发热,又称发烧,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小儿腋窝温度≥37.5℃即认为发热,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即胶原病)、恶性肿瘤等。
发热是高等哺乳动物才有的本能,对人体有利也有害。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而且发热也是疾病的一个标志。
根据一次发热测得最高腋温,发热分为低热型(37.5℃~38℃)中热型(38.1℃~39℃)高热型(39.1℃~41℃)、超高热型(>41℃)。
一次发热过程,可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
体温上升期常有畏寒不适、皮肤苍白或起鸡皮疙瘩、四肢末梢发凉,甚至寒颤等表现,这是体温调节中枢受影响后发出指令:通过寒颤等增加产热、收缩外周血管减少散热等措施来升高体温;
高热期是指体温达到高峰后持续的一段时间,时间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异,这时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平衡,常表现为:寒颤消失,皮肤转红,开始出汗;体温下降期,由于病因的消除等原因,体温调定点下调,通过出汗以水分蒸发带走热量的方式使散热增加,产热反而减少,使体温逐渐下降。
发热过程见下图。
?发热的正确处理:发热需要根据峰值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药物降温,一般在体温≥38.5℃,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可以下调体温调定点,从而使体温降至正常,有惊厥史的儿童服药体温可以更低;
物理降温,包括温水擦浴、冰帽等措施,可应用于高热期及下降期,体温上升期禁用物理降温。体温上升期可以多饮热水、增加包被等减少散热;而体温下降期,不要过度包被、捂汗等,减少焐热综合征的发生。
发热只是一种症状表现,不会烧出脑炎、肺炎,常见的感染才是病因。
如反复高热、应用退热药后效果差、精神差、伴抽搐等请及时去医院就诊。
呼吸科陈斌 供稿
立博ladbrokes中文呼吸科是一支技术力量雄厚、锐意进取的团队。主要专业特色为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病、重症及疑难病的诊治,尤其是严重呼吸系统感染、心肺血管发育异常、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及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处于省领先水平;科室研究儿童喘息性疾病与肺动脉高压相关研究等课题已获得山东省科研立项,儿童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已达市领先。
科室同时承担青岛大学医学院七年制班、影像学和预防医学系授课、见习、实习带教,以及全省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进修医师培养工作。科室注重对外交流,参加世界、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学习最先进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理念,开拓思路,增进科室的实力及竞争力,逐步提高学科在全国专业领域的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