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博ladbrokes中文
手足口病八大误区解读

发布时间:2017/6/19 9:24:39  /  浏览量:  /  【关闭



虽然手足口病已经不是个陌生疾病,但家长仍然对它存在着很多误区。尤其是在手足口病高发时,有的家长过于惊慌,不敢让孩子出门;有的家长过于敏感,身上随便出现一个小痘痘都会紧张是不是手足口病?立博ladbrokes中文感染科主任佟建宁根据接诊情况,总结出了关于手足口病的八大误区。绝对的收藏贴,家长们赶紧看看吧!

?1. 去年得过,今年就不可能得了?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主要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A组16、4、5、7、9、10 型, B组2、5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等。各型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长过手足口病的孩子有可能再长,但病原类型会不同。

2. 手足口病是小孩的病,大人不会得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短暂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病毒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之比为100:1,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先决条件。

?3.只要不出门,孩子就不会被传染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因此,不是不出门就不会长病了。

4. 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一定很重吗?

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幼儿,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变化多样,病情轻重不一,一般表现为阵挛、呕吐、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眼球震颤及情感淡漠等。头颅MRI及脑电图检查有助于明确疾病的严重性。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5. 验血是否能确诊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个以临床表现诊断的疾病,查血并不是确诊的依据,但是有助于临床医师鉴别轻重症。

6. 酒精可以杀死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浓度约1~3%之漂白水能有效的消灭肠道病毒,因此在大流行期常用此浓度的漂白水对病患所接触过之物品及环境进行喷洒消毒.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病毒在50 ℃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 ℃可存活1年,在- 20 ℃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7. 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有什么区别?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多见于4岁以下小儿。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和低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大小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等处,偶然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疱疹破溃后成浅溃疡。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米粒到黄豆大小不等,一般不疼不痒,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儿不一定全部出现。水疱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手足口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主要是EV71感染者)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疱疹性咽峡炎也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常见于婴幼儿,临床特征为发热,常在38℃以上,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腹痛和四肢肌痛。在婴儿常发生呕吐,高热时可发生惊厥。起病2日内口腔粘膜出现散在针尖大小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多见于扁桃体前部,但也可位于软腭,扁桃体,悬雍垂等,但不见于齿龈及颊粘膜。2-3日后红晕扩大,疱疹破溃变为数个黄色溃疡,直径一般在5mm以下。其他部位不出疱疹。全身症状及咽部体征一般均在4-6日后自愈。少有严重并发症。

?8. 怎么判断是手足口病还是口腔溃疡?

二者临床表现不同。口腔溃疡不伴有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