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睡眠,睡眠专家为您解答
发布时间:2016/3/21 16:35:45 / 浏览量: / 【关闭】
夜晚来临,爸爸妈妈终于熬到宝宝进入梦乡的时刻,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但是宝宝的睡眠也有许多注意事项是爸妈们需要知道的。你了解宝宝睡眠的过程吗?你知道宝宝睡多久、怎么睡合适吗?宝宝又有哪些睡眠习惯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3月21日是第十六个世界睡眠日,为了让您了解孩子的睡眠,改善睡眠质量,儿保发育行为专科张风华副主任医师为您解答孩子的睡眠困惑。
孩子不同年龄段到底多长睡眠时间才算正常的、健康的睡眠呢?
在不同阶段孩子所需要的睡眠时间不同。年龄越小,需要的睡眠时间就越长,新生儿平均每天要睡18~20小时,除了吃奶之外,几乎全部时间都用来睡觉:1岁时睡14~16小时;幼儿每天的总睡眠时间要达到12至14小时;学龄前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要达到11至12小时;学龄儿童每天总睡眠时间要达到9至11小时;青少年每天夜间睡眠时间要保证9至10小时。但是孩子睡眠时间的个体差异很大,仅作参考,只要孩子精力充沛、生长发育正常、食欲好,即使睡眠不足这些时间也属正常;如果孩子睡眠容易醒,打呼噜、反复哭闹,白天烦躁不安、发脾气、抵抗力差、食欲不振,则可能是睡眠不足,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孩子睡眠不足,对体格、抵抗力和脑发育都会造成影响,因为晚上22:00-01:00点是生长激素分泌最高峰,错过这个时候入睡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生长发育,导致长不高;长期晚睡会造成小孩乏力、嗜睡、抵抗力下降等;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功能恢复不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心情烦躁、哭闹、容易发脾气等。
不管宝宝什么时间入睡,只要他睡眠的总量够了就可以吗?
睡眠时间充足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在睡眠中,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多3倍。不过,宝宝的睡眠质量也很重要。入睡时间不同,深睡眠和浅睡眠所占的比例就会发生变化。入睡越晚,浅睡眠所占的比例越多,深睡眠的比例越少。一般来说,在入睡后才能产生生长激素,深睡一小时以后逐渐进入高峰,一般以22时至凌晨1时为分泌的高峰期。孩子如果睡得太晚,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
孩子已经十一个多月了,夜里总是醒,醒时总是哭个没完,必须喂奶才能睡着,怎么办?
夜醒是睡眠障碍的表现。有的孩子常表现为夜间容易惊醒、夜间哭闹。有的白天睡觉夜间哭闹,常常给父母带来很大的烦恼。
孩子夜醒常与养育方法不当有关,孩子正常睡眠模式的建立需要始终一致和保持规律性,有些家长过度关注睡眠,儿童在睡眠中略有不安便立刻抱起来,拍他,摇他,甚至让他含着奶嘴入睡,其实有时候这种“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醒,是孩子处在浅睡眠状态所表现出来的睁眼、吸吮、翻身、哭啼,抬头张望等动作,如果过度关注会影响儿童建立正常的睡眠模式,也养成了不良的睡眠习惯。
当然孩子夜醒哭闹还有其他原因,如过热、过冷、吃得过饱或饥饿等。宝宝夜间哭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找医生诊治:出生早产或窒息的婴儿,夜间哭闹,且用各种方法安慰无效者;脑损伤脑瘫的患儿,婴儿平时睡得很好,突然发生夜间哭闹者;有泌尿道感染,常在排尿时哭加重;腹痛伴有腹胀、肛门排气、大便秘结或腹泻;发生肠套叠时,常常表现为哭闹和安静交替出现,并伴有腹胀和呕吐,应立即找小儿外科医生诊治。
孩子晚上不愿意睡觉,有时候会玩到11点多才睡,有什么办法吗?
给宝宝建立睡眠规律,从小应该采用跟孩子气质相符合的养育方式,能够培养一个好的睡眠规律和睡眠状态,这样实际上对以后独自入睡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婴儿出生3-4个月以后,就能根据喂奶情况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晚上七八点钟喂完奶,放点音乐,洗澡,做抚触给他一个睡觉的信号,这种“仪式”非常有效。
婴儿出生的头三个月,大人要尽力照顾他的每一项需求。三个月后就别再他一哭闹就急着去抱。这样,小家伙就能慢慢学会自己睡着而不用大人来哄了。有时候,大人只需要在他身边或安抚,他就会重新睡着。
工作了一天的父母希望宝宝能够早点入睡,这时候父母很容易急躁,这种负面情绪会增加孩子的焦虑,让他更不容易入睡。
想让孩子及早入睡,关键还得从良好的睡眠习惯入手。首先在孩子睡觉前要养成固定的作息模式,如洗脸、洗脚、听故事、熄灯等,建立良好的睡前模式,要注意睡前不要看电视等,也不要过于兴奋的玩耍。在睡意的时候再上床睡觉,不要过早上床。
张风华:儿科学博士,儿保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分会首届儿童睡眠学组委员、全国儿童睡眠协作组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预防医学会心理行为学组副主委、山东省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从事儿童保健、发育行为医教研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儿童智能发育迟缓、睡眠障碍、语言落后、儿童早期发展促进诊疗及咨询。率先建立山东省首个儿童发育行为专科门诊。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多次在全国学术会议上发言交流。主编、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等著作6部,获得各级科研奖励3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及省市级课题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