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直击北大名医·多学科合作诊疗,将消化疾病患者请入“专家团”
一袭白衣
便是一份担当
为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
青岛早报蹲点直击
给您带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
在岛城常态化门诊、查房、手术、带教
等的工作日常
第六期推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消化疾病中心MDT平台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视角
倾听医者故事
致敬大爱之心
到处求医问药,疾病却始终无法确诊;身患多种疾病,却难寻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来到门诊就诊,发现“科不对病”,“单科问诊不够全”,“换科问诊”又耽误了诊疗时间……针对疑难、复杂、危重肿瘤患者的这些困扰,该如何破解?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青岛妇儿医院城阳院区)积极探索多学科诊疗模式,成立消化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平台,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线下线上联动,患者在青岛即可享受来自北京的顶尖医疗团队“一站式”医疗服务,让疑难危重的消化肿瘤患者的诊治不再艰难。
独木为树,数木成林,他们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存在,创造无限可能的金牌团队。近日早报记者沉浸式跟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消化疾病中心MDT团队,感受多学科诊疗提升医疗服务的“质”与“速”。
PART.01
集中多学科力量 击败胃肠疾病
胃肠肿瘤患者先手术还是先放化疗?别纠结,交给MDT团队。
每当患者病情复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消化疾病中心MDT团队会准时集结,由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相关多学科医疗护理专家,共同参与消化系统危重疑难病例的会诊讨论。
9月13日,记者走进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执行院长、消化疾病中心MDT平台负责人李澍教授指导,经医务科组织协调和各相关科室积极配合的消化疾病中心MDT诊疗现场会,感受多学科会诊带给患者的便利。
57岁的患者兰女士(化名)患有直肠恶性肿瘤、多发肺结节、高血压病2级,主管医师首先详细陈述了病历情况。面对如此复杂的病例,李澍教授用严谨系统的诊断思维,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分析病情,一步一步探究病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常驻专家)王智峰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常驻专家)王有利教授,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和治疗指南出发,阐述治疗建议和处理措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化疗专家周静教授、董雷教授,胸外科专家周足力教授、周礼馨,放射科专家王屹教授、陈雷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肝胆外科专家相亭海、普外科专家王德举、消化内科专家耿长新、介入科专家于东升等各科室专家积极讨论,为病人的诊断治疗出谋划策。最后在对手术指征及手术条件广泛讨论后,专家团快速有效地为患者制定了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治疗方案。
以这次病例讨论为代表的消化疾病MDT诊疗现场会,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顺应现代医学发展,建立“以患者为中心”诊疗模式的印证。李澍教授表示,多学科协作治疗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最有效、生活质量最高的个体化医疗方案。
这样的成功经验如今成功“复制”到青岛,“鉴于消化肿瘤在区域内高发和高致命性的特点,在青岛医院内部成立消化疾病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对提高青岛医院消化道肿瘤诊疗水平和学术水平具有促进作用,更能令患者得到最好的诊疗。”李澍教授说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消化疾病MDT平台由消化内科牵头,与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组成“三驾马车”,团队主要负责消化系统肿瘤的多学科协作治疗和疑难病例会诊,定期进行MDT讨论,为全国各地许多疑难疾病患者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使得众多复杂疑难病患者从中获益。
PART.02
打造个案管理 增强服务多样性
“没想到住一次院,有这么多专家来给我看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普外科病房,80岁的李爷爷(化名)在即将出院时感慨地说道。几个月前,李爷爷在体检后被确诊为胃癌中晚期,这样的诊断令全家人手足无措,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人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说最信任北京来的专家团队,所以我们决定就在咱们城阳家门口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医治,现在看来我们的决定很正确!”家属李先生(化名)告诉记者,多位MDT专家共同为他父亲制定了规范、合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更有利于争取到治疗的最佳时机。如今经过“门诊—术前评估—手术—术后治疗康复”的全程MDT管理模式,李爷爷顺利康复出院。
“从每一个病例的鉴别诊断、诊治策略,到患者的康复建议、身心的全面关怀,这已是消化疾病中心的常态。”王有利教授表示,全程MDT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危重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尤其适合高龄、合并症多的肿瘤患者,“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优势,能够在诊疗全程给予患者全维度的精准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以前是患者到各相关科室跑,现在是相关科室医生第一时间共同参与患者诊疗。” 王智峰教授告诉记者,医院的消化疾病中心MDT团队由胃肠外科、胃肠肿瘤化疗科、消化内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病理科、放疗科、护理部等相关专业构成,将个体化医学、精准化医学及快速康复理念融入肿瘤的诊疗,通过建立肿瘤多学科诊疗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对肿瘤诊疗水平和效率,进而为患者提供科学、适宜的治疗方案,改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
近年来胃肠肿瘤成为肿瘤发病率排名前三位的病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也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患者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但有年轻化的趋势,最小年龄仅16岁。”王智峰介绍,最近刚收治的一个小伙子,只有27岁,确诊是结肠癌晚期。这位年轻患者在入院前已经尿血一个多月,但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非常严重了才到医院检查。最终,发现是结肠恶性肿瘤并侵犯到了膀胱,幸运的是,经过消化疾病中心MDT团队多学科专家的共同诊断后,为患者制定了系统化治疗方案,目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都在稳步进行。“多学科共同参与,并在治疗中保持平行走向,让患者不多跑路的情况下得到最适宜的治疗,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王智峰表示。
PART.03
“一站式”精准提升“质”与“速”
打破多学科壁垒,建立内外科融合、多学科协同诊治的“消化病诊疗MDT团队”,不同学科的交流结合“专”与“全”的优势,拓宽了诊疗思路,对患者实施“一站式”全程化管理。
这也就意味着,复杂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面对的将不只是一名接诊专家,而是一个多学科医疗团队。通过对症状、体征、检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最佳治疗方案。适合药物保守治疗者,有多种治疗方案可选;适合消化内镜治疗者,有技术精湛的医师做微创治疗;需要手术治疗者,无需转科就可安排手术,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为患者保驾护航;难度较大的手术,可以实行内镜+腹腔镜的双镜联合,给予手术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
家住李沧区的宋先生(化名)前段时间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腹胀厌食,同时出现梗阻症状,消瘦了几十斤,家属焦急万分,辗转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慕名找到消化疾病中心MDT团队。
了解宋先生的情况后,专家为他安排了腹部CT检查,发现“十二指肠脂肪瘤”;超声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下方还有一个巨大的黏膜下肿物,病情十分罕见。由于十二指肠的特殊结构,内镜下手术极具挑战,而且由于肿块的位置,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发各种风险,手术难度非常大,对医生技术要求也极高。但如果不手术,意味着患者还要继续忍受腹痛的折磨,脂肪瘤也会越长越大,甚至有诱发胆管炎、胰腺炎等风险。
此时,针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常驻青岛的MDT专家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启动了远程视频会诊系统,实时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专家团队共享病例、影像等资料,共同讨论病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交流,MDT团队达成共识,为宋先生制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同质化、精准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并向患者和家属做出详尽说明与解释。手术在第二天如期进行,看到患者术后情况稳定,状态良好,专家团队成员们和家属一样感到激动和欣慰。
“线上+线下”的融合让全程MDT管理更为多维、立体、全面;“内科+外科”无缝衔接的模式,对于MDT诊疗中心的医护人员来说,也是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专业水准的有效方式。目前,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下,“国家队”已为青岛及周边的多例消化系统疑难危重症患者顺利实施治疗,青岛医院团队的各学科专业技术和团队优势也越来越突出,吸引了各地患者前来寻求最佳方案。
PART.04
从治疗到“智”疗 助力患者康复
如果说,对于内外融合的模式,患者感受还不够直观,那么消化疾病中心MDT团队大力推行的 “微创外科”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就能让患者从直观感受上了解到该中心的特色。
“以最小的手术创伤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外科医生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手术治疗逐步朝着“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的方向迈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的普外科同样如此,目前消化道的早期肿瘤,大部分都能在内镜或腔镜下完成。面对中晚期肿瘤,MDT团队充分利用“转化治疗”措施,在术前先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让肿瘤“退缩”,将不可切除的肿瘤转变为可以切除的肿瘤,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而加速康复,更是所有住院患者和家属的最大希望。听到“手术”二字,眼前难免会浮现术前彻夜挨饿、术后伤口疼痛以及身上插满管子的画面,而且肿瘤手术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多种身体、心理的变化,因此术后的恢复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道阻且长”。以结肠手术为例,传统术前准备,需要禁食、插胃管、术后前2天基本被各种管道束缚住,起床活动都基本不用想。而加速康复理念倡导的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病人术后的康复。落到实际中,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进行消化系统肿瘤手术的病人会明显感受到以下不同:
在饮食上,加速康复理念倡导的是术前病人可以补充轻流质,避免饥饿带来的应激以及术后水肿;在疼痛上,术后采用多模式镇痛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少,器官功能得到较好维护,病人的疼痛感降到了轻痛甚至是无痛;提倡手术麻醉清醒后4至6小时即可下地活动,倡导不常规应用鼻胃管减压,提升患者舒适度……
在这两个理念的指导下,真正实现了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目的,住院康复时间缩短,大大提高患者就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PART.05
立足MDT诊疗优势 发挥区域影响力
再先进的模式、再前卫的理念,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来执行。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执行院长、消化疾病中心MDT平台负责人李澍教授就是很多患者心目中的“定海神针”。但在他看来,“MDT诊疗模式如同一张大网,患者站在最中心,王智峰教授、王有利教授等各学科专家就像是网上的一个个‘绳结’。专家们用各自的专业知识,编织成了一张全方位的网,将患者的健康紧紧守护。”
传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传统与优势,在患者有需要的时候随时开展MDT讨论会已成为他们的工作日常。“MDT是一个可以让肿瘤患者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重要工作。横向上,医院内部MDT交流机制愈发完善;纵向上,促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和流动,最终目的都是齐心考虑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携手完善规范化、个体化方案。”王有利教授告诉记者。王智峰教授也指出,“推行MDT的最终目标是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程的、全生命周期的最佳诊疗策略,这是医学领域非常值得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多学科治疗的模式在国外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并形成了很成熟的模式。在国内,恶性肿瘤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以消化道肿瘤开展的最早、最广泛也最成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国内最早开展并推广多学科专家组治疗模式(MDT模式),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扬,MDT团队构建了强大的临床数据库,纳入了成千上万例胃肠恶性肿瘤、食管恶性肿瘤、消化道间质瘤、胆总管结石、重症胰腺炎和复杂腹腔感染病例等临床数据,基于对临床大数据的分析,结合国内国际的专科发展,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诊疗方案,形成特有的诊疗模式,也收获了无数患者的信任。
李澍教授表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将继续积极开展同质化的消化疾病中心MDT系列工作,推进区域MDT联盟建设,推动消化系统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心的建设完善。采取讲座、开展MDT病例汇报讨论等多种形式学术活动,推动消化系统肿瘤综合诊治水平和科研能力提升,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更多肿瘤患者提供优质、便捷、满意的诊疗服务。”
专家支招消化道肿瘤早期如何发现?
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肿瘤,在肿瘤发病排行榜上常年位居前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专家提示,消化道肿瘤早期往往“悄无声息”,缺乏特异性症状,尤其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要增强筛查意识,以免错过早发现、早治疗的最佳时机。
由于消化道的结构特点,很多病人在癌症早期毫无感觉。大多数患者到医院时,病情已发展到晚期,不仅手术创伤更大,而且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比于癌症早期也大幅降低。以胃癌为例,在病变刚出现时,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得到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但胃癌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却仅有10%左右。因此早期筛查至关重要,发现1例早癌,就能挽救1条生命,幸福1个家庭。就目前的手段来讲,内镜检查是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最有效的办法。
数据显示,在我国,每四人就有一人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内镜对消化道癌早期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哪些人应该做内镜检查?
专家介绍,一是出现原因不明贫血、便血或大便化验潜血阳性;二是有不明原因的腹泻、腹痛、食欲下降、体重下降;三是有肿瘤家族史。这些人群都建议通过胃肠镜检查进行评估。此外,如果出现上腹不适等胃炎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完成C13呼气试验幽门螺杆菌检测,必须要时行胃镜检查。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至少要做一次消化道肿瘤筛查,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全程管理和拟定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