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从北京到青岛,搭建“血液病治疗”国家级桥梁
一袭白衣
便是一份担当
2023年8月19日
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
今年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
为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
青岛早报蹲点直击
给您带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专家
在岛城常态化门诊、查房、手术、带教等的工作日常
首期推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副院长
江倩教授
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视角
倾听医者故事致敬大爱之心
坐诊安排、
住院患者情况、
科室会诊讨论……
从北京飞往青岛的路上
全国顶尖血液病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江倩
始终在思考
每周来青岛坐诊,
迎接她的是至少12小时的繁忙工作,
是疑难危重病情的仔细分析、诊疗,
也是与每一位患者的心贴心沟通……
现场
患者在这里重拾新生与未来
医院就像一个放大镜,会放大悲伤和无奈,也会放大光亮与希望。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阳光明媚的北大知名专家门诊内,医心似海,无数患者得以从共享“国家队”同质化诊疗中重拾新生与未来。
△江倩教授在病房里与患者交流
“奔波千里,归宿竟在这里!”每周江倩来青岛坐诊的日子,从全国各地来的患者,都会准时在门口等待,家住青岛、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李女士(化名)就是其中之一。
近一年间,从最初确诊的彷徨无措,到现在的信心满满,李女士经历了数千里的奔波。去年初李女士被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家属带着她驱车千里赶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诊,希望能在北京接受治疗。
接诊专家建议她:“我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的江倩,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血液中心主任,你们不必如此奔波,在青岛就能享受到‘国家队’的医疗资源。”“当时我们听到北京专家这么说,一下子放心了许多,家人也咨询了几位外地病友,发现如果在北京治疗,除了每月住院的治疗费,在医院附近的房租也是不小的负担,而且还需要家属长期请假在那里陪护,对家庭经济上的负担肯定是雪上加霜。”李女士及家属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情况也得到了江倩教授的重点关注。江倩告诉血液中心团队:“按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方案规律治疗。”
讲述
“来青岛一天恨不能有48小时”
江倩每周需要在北京和青岛之间往返,来到青岛的门诊时间,一位又一位的患者让她不起身、不喝水、不休息,一直忙到中午12点。因她长期从事各类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很多病情严重的患者把她当成求医路上的“最后一站”,最终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江倩教授在病房里与患者交流。
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有一件事情她每次来青岛都不会忘记,那就是到病房和患者说说话、聊聊天。下午的查房时间,对于患者来说,也是他们最需要的安全感和信心来源。
“江教授每周来青岛坐诊时,只要在青岛住下,她晚上经常会在病房里待好几个小时,不管多晚都会到病房转一转,由于患者多,常常要工作到深夜,但第二天一早,她忙碌的身影依然会按时出现在门诊,虽然熬得眼睛都红了,但毫无怨言,我们看着既敬佩又心疼。”年轻的血液科医生说,很多医生从这样一位“国之医者”身上看到了责任、使命和担当。
即使是“空中飞人”,即使步履不停,门诊、病房、会诊……江倩却始终用关切的话语、温和的态度、沉着的建议对待每位患者,她说,“来青岛一天,恨不能有48个小时,每个住院患者的情况我都清楚,他们看到我心里就会有谱儿,所以我一定得抽出时间看看他们。”
查完房后,江倩当即组织团队其他医生讲解分析病例。直至晚上11时,患者已经休息了,江倩教授的办公室还依然亮着灯。
特写
患教会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
一场热闹的患教会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名医堂内举行,当天看完门诊的38个血液疾病患者全部留了下来。虽然看了大半天门诊,累得嗓子有些沙哑,但江倩教授仍坚持趁着这个机会组织患教会,将国际前沿的治疗理念和方式告诉患者们。
△江倩教授与患者交流。
“昨天晚上的直播课,你看了吗?”“看了,全程都看了,您讲的我们都记下来了。”透过名医堂第一诊室的整面落地窗,江倩背后是绿意葱茏的生命力,是澄清湛蓝的满满希望。她与患者们的一问一答,那么自然从容,那么安心舒适,令人精神抖擞,又信心倍增。
他们口中所说的“上课”,是在一个叫“髓遇而安”的公众号平台,它是由江倩教授和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为了推动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的患者实现与临床专家沟通而设立,最终使患者获益的平台。
在江倩看来,对患者进行悉心教育管理,将医学知识延伸到每一个人身边,是让治疗实现更好结局的必由之路,更是她带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的医者理念。
△江倩教授与患者交流。
忙碌的一天工作结束后,江倩仍歇不下来,她利用碎片化时间,抓紧收集总结工作问题,然后以文章科普和直播讲课的方式,在“髓遇而安”平台回应患者们关切的问题,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疾病知识。
“如何判断和预测慢粒患者耐药”“急性髓性白血病概述”……每周至少两三次的线上知识分享,是她与患者及家属们心照不宣的相约,目前她建立的慢粒白血病微信群已有8个,群里全国各地的患者近4000人。
幕后
创造生命奇迹的院士团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是中国最早迎战白血病的地方之一,也被视为白血病患者的新生之地。上世纪80年代,在陆道培院士的带领下,通过宣告中国首例异基因骨髓移植的成功,将中国对白血病的治疗水平,发展到可与世界比肩竞赛的全新时代;2004年黄晓军教授接任所长,带领团队创建、发展、完善了国际原创的单倍体移植体系——“北京方案”。如今,历经几十年发展,院士团队为无数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积累的国际领先的诊疗技术也带到了青岛,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为新起点,面向世界前沿科技,创造更多的生命奇迹。
△江倩教授与团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