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残疾儿子肾病“顶梁柱”又患白血病,经“国家队”同质化治疗后,这个不幸家庭有了希望……
这些年,李先生(化名)一家
经历了太多磨难
父母都有残疾
儿子一岁半时查出肾病
而正值壮年的他
两年半前又突然查出白血病
本就拮据的生活变得更加窘迫
幸运的是
经过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青岛妇儿医院城阳院区)血液科的治疗
这一家人终于迎来了好消息
李先生身体各项指标
已逐渐好转
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这个家庭又有了希望
PART.01
家庭“顶梁柱”受白血病折磨两年
“江医生,我来给您送锦旗了,多谢您救活了我!”
46岁的李先生拿着一面书写着“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锦旗,高兴地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青岛妇儿医院城阳院区)名医堂,送给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江倩教授。
短短几个月,从病危卧床到生活自理,李先生的身体状况来了180°转变,这让向来能记住每一位患者病情的江倩教授一时没反应过来。
两年半前,他被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022年8月,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因 “意识障碍、休克、消化道出血、右下肢静脉血栓、双侧胸腔积液、肺部感染”在当地医院住院。虽然给予了对症治疗,但病情持续恶化,一时联系不到有收治能力的医院,这个家庭似乎走上了绝路。
PART.02
抱着一线希望来到血液科
病情进展以来,李先生经受了太多病痛的折磨。从身体不适、反复发烧、持续乏力,到抽骨髓时钻心的疼痛,躺在病床上两只手一起打点滴,一打就打好几个小时,再到体重不断往下掉,短短一个月从健步如飞到弱不禁风……他感到深深的绝望,想放弃治疗。可父母双双残疾,劳动能力受限,小儿子又得了肾病,如果他放弃,年老的父母怎么办?年幼的孩子又怎么办?
四处求医无门之时,听说国内顶尖的血液科专家江倩教授在青岛坐诊,家人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江倩教授。
江倩教授长期从事各类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许多血液病病人将她当做求医路上的“最后一站”,并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她听完家属介绍,仔细翻阅病历资料,望着满脸渴望的家属,坚定地说:“把患者带来吧,我们收他。”
当天,江倩教授没来得及吃午饭就匆匆赶到急诊科收治李先生,当时他躺在病床上已经意识不清,病情十分危重。江倩教授进行了细致的查体,嘱咐家属抓紧办理住院,就这样患者住进了血液科病房。
PART.03
国家队同质化治疗后,他重获新生
入院后,急症抽血化验、上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每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完善检查,患者存在高热、重度贫血、血小板低,意识障碍、休克、消化道出血、右下肢静脉血栓、双侧大量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综合评估属于危急重症,即刻下病危。
但是,医生与患者家属并没有放弃。在江倩教授的指导下,血液科的医师们通过专业救治,使得李先生逐渐恢复意识。但他仍有反复发热,体温波动在37.8-38.2℃,期间并发消化道出血,胸腔积液减少不明显,血液科团队为他不断调整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的复杂情况,江倩教授先后三次组织线下和线上多学科联合会诊,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李玉慧教授、消化内科王智峰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余兵教授、胸外科专家陈修远等多位专家,共同讨论制定了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经过“国家队”同质化治疗后,李先生的情况好转了,体温逐渐改善,胸腔积液慢慢变少,得以顺利出院。经过近半年的定期复诊,他的血象比之前明显好转,基因检测指标好转,慢慢地可以试着坐轮椅、站起来锻炼、慢慢行走,精神状态越来越好转,现在与常人无异。
就这样,一位被宣布终末期的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青岛妇儿医院城阳院区)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救治下重新活过来了。病房里,李先生一家人跟江倩教授诉说着这些年治病的不容易和现在的喜悦,全家怀着无比感激信任之情向全体医护赠送了锦旗。
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青岛妇儿医院城阳院区)血液科
像李先生一样处于绝望边缘
的病人不在少数
全体医护人员
用“国家队”同质化诊疗方案
为一位又一位患者
带去生的希望……